您好!欢迎来到瑟古影评网
电影知识问答,专业影评,电影话题,娱乐新闻评论特别好看,本来打算先看小说的,本来对没抱多大希望,就看着玩,然而开头就很喜欢,全片没有激烈的冲突,就是一幕一幕生活片段,王老爷和小红、惠贞,双宝双玉的摩擦和双珠的调和,吃吃饭聊聊天抽抽烟,色调大多都是暗黄色,灯光下,可莫名就很舒服,画面特别美,苏州话粤语都好好听啊,我一直觉得苏州话特别适合聊一些琐碎的家长里短。事实上我看的似懂非懂,一直在想这个人在干嘛为什么,那个人发生了什么,不太了解清末的文化,尤其是文化,我也不会专业鉴赏分析,不过这部让我感觉心情很平静,很满足,感受到了一种氛围一种美,并不觉得沉闷或者节奏慢,这个看得值啊!
其实我更愿意说它像一部记录影片,借此窥见长三书寓里先生们生活的吉光片羽。只是相比书来说,还原了实景的精致,缺少了细节的灵性,总觉得差了一点什么。也许它真的不适合被改编成,即便操刀人是侯孝贤和朱天文,并且他们也尽力的奉献出了一部优秀的影片。同样还有号称当代海上花的金宇澄的<繁华>,即便是王家卫,也不能让人放心。文字里的旧的又实在的令人沉沦的氛围,影像的表达似乎都冲淡了。看书的时候,你觉得这是生活,这是世情,这是时代,这是历史。而看的时候,你觉得这是故事。
再者,不知道是不是我找的版本不够完美,吴语夹杂着粤语,有点不适。
七年前的这个时候,不小心爱上一个不该喜欢的人,便打翻了泼天的黄连水,从此患上人生最严重的精神问题。好在死里逃生,如今已痊愈。
这是当时写的影评,当时爱恋的心情一目了然。 眼角眉梢,我自认当时最美,是我一生里最美好的年化。
翟小姐问我后不后悔,我无从悔过。我既不忏情,也不自怜,爱一个人到了焚毁的地步,就是命运。我只能承受。事实上,我不认为为爱情而死是错的,世上的死法里,因情郁郁而终算是死得其所的了。
“年下风光、山中岁月、海上心情”即使未曾当面说过,即使现在已经放下,即使曾在病痛的折磨下我已非当年之人,这么多的感慨,并无法直抒胸臆。只能借这幽微的来诉。
张爱玲虽说看官三弃海上花我近来却是一枪头读完,反复地听《海上花》的原声(虽然里只有潘迪华说的是苏州话)也不觉得烦闷。虽是家长里短似的苏白,三陈五割的美馔,宽袖大袍的华服,虽然也各人各面各种情由,纷繁杂陈,却不是金瓶里大官人加官时大镲大锣的哄哄热闹,也不是红楼中秋夜闻笛的清幽柔肠,海上花的底色是各种细细索索的声响,各色沉沉入梦的微鼾,像是筵席上似有若无的幽怨评弹,像周双珠手下隐隐绰绰的烟雾。
魔都向来没有大悲大喜,种种因缘际会都是细细索索,浮花浪蕊一样没有什么分量的。虽然写的是和倌人的故事,却完全没有才子佳人戏文里的那些香艳刺激。除了李漱芳和陶云甫之悲痴长恨,王莲生和沈小红之娇痴缚缠,其他的男男女女似乎本无情可诉,也没有太多的荤腥风月,甚至洪善卿听说周双宝有客人夜宿,也吃了一惊,我也吃了一惊,原来在《海上花》的故事里,偶尔出现的与肉体相关的情节如此触目惊心。里也是淡淡的,长镜头里一场接着一场的筵席,暖而黯的煤油灯下女子都是安静的脸,娘姨们忙忙碌碌,家常一般。
虽然也有主线情节,如李陶两人悲情生死恋、沈小红和张慧贞抢男人、黄翠凤讹客赎身、周双玉逼客殉情等等,但多数篇幅还是家常:对话是貌似无关紧要的划拳调笑噶珊瑚,美馔是殷实而不靡费的砂锅豆腐羹,华服也不过平白地写着“大毛、中毛、短毛”笑笑哭哭,来来去去,又转眼湮灭。但也只有沉湎于流水尘土一般的幽微琐碎中,人才可得着片刻的麻醉和安顿,仿佛找到了肉体的依靠。
小说本是白描,连华服钗环的颜色也鲜有提及,一切宛如黑白。但却上了色,而且视觉效果与小说要描摹的人物性格非常契合,我深以为妙。版里,把沈小红、黄翠凤和周双珠捧为女主,显然用的是三种颜色的安排,彼此参照对比。沈小红恃骄嗔怒时,穿紫红或红绿镶拼,落魄时哭着只着一身单薄的白,是里颜色反差最大的,诚如她为人凄艳亮烈又七情上面;黄翠凤的华服如其名,银丝绣画,金碧交映,而其人无论何时都妆髻俨然不乱,仪态端方贞洁,更是有精刮上算的手段,把恩客和都治得服服帖帖,末了得了本钱还得了自由身,几面讨巧;然而,沈小红太绵软蠢笨,而黄翠凤太咄咄逼人, 所以我最喜欢被定为中庸的周双珠,冲淡闲适,又不乏精明,浑身宝蓝或深青,萦绕着永不灭的香。
相关电影介绍:
海上花
该片改编自张爱玲曾将其“翻译”成国语的吴语小说《海上花列传》。上海英租界一所名叫“长三公寓”的高级妓院里,红倌人沈小红(羽田美智子)、黄翠凤(李嘉欣)与周双珠(刘嘉玲)心事迥异,一个想同某个男人建立长久关系,一个一边与多个男人斡旋,一边秘密锁定其中最有闲有钱的一位,想其 将来帮她赎身,另一个心地仁厚,却又看破红尘,觉得人生不过如此。 几个女人用生存、竞争与心计作武器参与两性(同性)斗争,来到妓院狎妓的男人则抛出金钱、权力与性,见招拆招。
说点什么
最新评论